日夕导航

唱歌跑调: 练习是关键,别怪父母


文章编号:14482 / 更新时间:2024-03-03 01:09:16 / 浏览:

跑调的人不仅仅是唱歌跑调,更不自知自己跑调,因为他们根本分辨不出歌曲的音调。人类总是能够以各种方式寻找快乐,现代人迷恋的唱歌、跳舞、rap和篮球等活动,实际上并没有脱离祖先们所崇尚的传统艺术形式,这些光怪陆离的活动形式终究只是几种能激发我们内心快乐模式的多彩展现。在这其中,最重要的享乐方式——音乐,无疑占据了人类娱乐生活的最高流量。祖先们留下了很多听起来不那么面的音乐相关成语:如淫词艳曲、靡靡之音、夜夜笙歌、歌舞升平等等。除了规劝统治阶级要避免沉迷于享乐之外,这些成语在某种程度上也持了这样一种看法:音乐是一种奇妙技巧的创造,是人类纯粹的社会创造,就像哈根达斯只是人类味觉的情人,而不是必需的生存需求,在进化学层面上并没有太多意义。许多科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他们更愿意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音乐的起源。

唱歌跑调练习是关键,别怪父母

在2005年杂志将语言和音乐的进化根源列为未来最具挑战性的125个科学问题;到了2008年,Nature杂志更是以科学和音乐为主题发表了多篇文章,从多个学角度对音乐是什么、人类为何创作音乐、人类如何创作音乐、人类为何欣赏音乐以及音乐的发展变迁等问题进行了概述和讨论。 尽管追溯音的源头迄今为止,我们仍未能解开音乐与进化之间的关系,但越来越多的遗传学和神经科学证据正在逐渐汇集成为一份音乐进化的谱。

科学的角度定义,人类的音乐能力包括两方面:对音乐元素如节奏、音高、旋律等的感知、认知和生产,其次是对音乐的生理、心理和绪反应。如果音乐能力具有进化意义,那么必然存在一种自然选择机制。例如,不能跟上节奏的,被淘汰;无法唱准音调的,被淘汰;听到一段悲伤G大调旋律后,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感觉想笑的,被淘汰。 达尔文在19世纪提出了音乐的性选择假说。他认为,人类的音乐能力就像鸟类的鸣唱,是影响异性吸引力的关键指标之一;而那些基因缺陷导致音乐走调的个体很可能找不到伴侣共同生育后代,从而断绝血脉。

科学德国西南部发现了3.5万年前古人类使用的长笛。近几十年的研究者对这一理论既有支持也有反对。反对者的理由包括:在战争、宗教和等与恋爱无关的社会活动中,音乐也经常出现,其功能绝非仅仅是用于求偶;各个年龄段的异性恋者都可能被同性别的音乐家或音乐团体所引;动物性吸引特征通常只存在于两性之间的某一方,并且仅在性成熟阶段表现;但人类的音乐能力并不随性别高低而异,无论是老人还是婴儿都具备发现和感知旋律与节奏变化的能力。上世纪80年代的调查显示,声音在男性和女性择偶标准中分别排在倒数第二和第一位。另一项对一多对双胞胎志愿者进行的研究显示:音乐能力与交配成功率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还有学者提出了几种理论,如母婴联系假说、社会凝聚力说、语音学习假说、运动声音假说、节奏适应假说等。

这些理论都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母婴联系假说和社会凝聚力假说无法解释音不同物种中的存在——因为许多具备音乐能力的非灵长类动物并不会进行音乐式的母婴互动,也不需要拥有良好社会关系。另一方面,人类以外的动物也展现出类似的音乐功能。例如金丝雀、鲸鱼和白臂猿都会歌唱;鲸类和鸟类的歌声与人类的声乐结构相似;黑猩猩喜欢听非洲和印度乐等。这些现象都支持音乐源于生物进化的观点。神经科学家们着手绘制负责感知音高的大脑区域,以及处理音乐信号和决定音乐情感体验的脑区域图谱,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相关标签: 唱歌跑调该不该怨父母

本文地址:https://www.rixiy.com/article/091deaca9bded2f141b0.html

上一篇:秋冬必知警惕慢阻肺,做好防护措施...
下一篇:北京健康宝新规定即将生效注意时间限制...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s://www.rixiy.com/" target="_blank">日夕导航</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