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导航

中科院大气所人工引雷:仙人渡劫重磅揭秘!


文章编号:13804 / 更新时间:2024-03-02 19:07:12 / 浏览:

最近,一个视频在各大平台上火了起来。视频展示了一枚火箭迅速升空,随后被雷电击中。在一道炫目的白光中,一道闪电如利一般直插地面,整个画面令人震撼。网友纷纷调侃此情景像是哪位仙友在渡劫?甚至开始在线念咒语。小编在此对此进行科学辟谣,实际上这是711日晚至12日中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野外工作人员在山东滨州进行了多次火箭人工引雷试验。这段时间正值暴雨与雷电交加,我们都躲家中避雨,而他们却勇敢冒雨前往引雷试验,实在是太辛苦了。

或许你会有疑问,每当雷电天气来临,气象部门都会发布各类预警嘱咐大家尽量不要外出,为何他们却选择自行引雷?难道他们不担心自身被雷劈吗?为何要进行人工引雷试验?在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搞什么是人工引雷。大家都知道,雷电通常会在云层内闪烁,被称为云闪。但有些闪电性情暴躁,有可能击中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如人类、、建筑等。这种闪电被称为云地闪或地闪,是雷暴云与地面之间的放电。这类闪电极具危害,可引发烧毁树木、房屋,引发火灾;烧伤人甚至导致人员直接身亡。与其任由其破坏森林、造成人员伤亡,为何不提前预防?因此,气象专家在适宜的雷暴条件下,可将闪电引向指位置。闪电怎么可能听任指挥?这要归功于气象专家运用的火箭人工引雷技术,这并非升空探索的那类火箭,而是一种带有金属导线的特殊火箭通过朝上方带电的雷暴云发射这种火箭,从而人为引发雷电,这就是人工引雷。触发的闪电沿着金属导线传导,被引至预定位置。相较于随机发的自然闪电,人工诱发的闪电具有明确的位置、时间,便于近距离观测、测量,研究人员可获取其电流、近距电磁场等关键数据。由于自然产生的具有高电压、大电流、长距离传播、强电磁辐射等特性,在实验室中难以有效模拟。因此,人工引雷成为模拟自然闪电的较为真实方式,也是研电放电过程、雷击效应以及测试雷电探测设备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人工引雷对雷电防护设备的检测准确度肯定高于在高压实验室内模实验数据。高考前,技术人员会在校园内进行防雷安全检测。通过人工引雷,我国能够提供雷电监测、预警预报以及防护技术研究与开发所需数据支持,有助于提高雷电灾害防范能力。因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野外工作者才会冒雨前往进行人工引雷实验。

讲完了为何要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引雷的具体过程。人工引雷是如何进行的呢?大家还记得物理课本上描述的那位在雷雨天放风筝的富兰克林吗?尽管并未真正引来雷电,但他启示了我们可以利用导体,在雷暴云与地面间建立一条放电通道。如今,风筝已经被取代为火箭。科研人员在雷暴活跃域,通过测量地面电场强度来推断云层内的电场强度,从而确定触雷时机。在自然雷电降临之前,向雷暴云发射带有金属导线的火箭。火箭以每米至200米的速度直冲云霄引发雷电,导线就在雷暴云和大地间建立了一条放电通道。广东从化2019年进行的人工引雷测量示意图显示,右上角了人工引雷的光学图像。这便形成了视频中由云端至地面的强烈放电现象,其中让我们的眼睛几乎睁不开的白光,是巨大能量释放的结果。有网友表示,接地时的放电犹如金箍棒,又直又长又亮!为何平日里弯弯曲曲的闪电,在引雷时却如利刃直刺地面?这是由于视频拍摄者距离引雷点相对近,所展示的多为部分导线所引导的闪电。若站得更远些观看,便会发现人工引雷过程中的放电路径并非都是笔直的。从广东从化2019年的人引雷试验中可以看到,整体闪电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从200米至400米高度起始的弯曲放电。这是因为闪电在空气中自由传播,形成典型的不则放电通道。另一部分是从约200米至400米以下(触发高度)至地面的人工触发闪电,这段直插苍穹的闪电便是之前提到的放电通道。这一部的闪电之所以笔直,原因很简单——小火箭上升至触发高度时,拉直了尾部拖曳的金属导线,引发了放电。


中科院引雷试验天空现金色光柱,网友怎么看?

中科院大气所人工引雷仙人渡劫重磅揭秘

中科院引雷试验天空现金色光柱,对此,有网友表示:“我们在家躲雨他们出去引雷。”“真牛,太科幻了。”“好厉害,谢谢你们保护我们。”“大写的优秀。”“刺激哇。”“科学渡劫。量产神仙?”“这是天上出现了金箍棒。”

据悉,7月11日晚后半夜到12日中午,前后两波强对流天气,中国科学院 @大气物理研究所 野外工作人员连续作战,多次发射火箭进行人工引雷。

整个画面超级震撼,从视频上看,火箭发射后直冲云霄,然后一道闪电袭来,顺着火箭飞行的方向直奔地面而来,形成了一道金色光柱,同时天空中传来隆隆雷声。

引雷对自然界几乎没有影响:

一次典型的雷暴过程会有几百到上千次云地闪电发生,云闪数量一般会更多,而人工引雷在一次雷暴过程中只有几次(最多10余次),相对于自然闪电,从数量上讲人工引雷可以忽略不计。从这个角度来看,引雷试验对自然雷暴生消演变的影响微乎其微。

以上内容参考 北晚新视觉-中科院引雷试验天空现金色光柱!网友:我们在家躲雨他们出去引雷

中科院人工引雷成功,闪电都是从天而降的吗?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在前不久发布了一段人工引雷的视频火爆了网络,好多网友都在说中科院大气物理所是不是在天庭有人是不是和雷公是老铁,网友们的神评论属实的让我发出了哈哈大笑。这段视频也给我看呆了,真想拿着这带电的“金箍棒”直闯天庭和嫦娥妹妹吃夜宵呢。

中科院大气所这个人工引雷的实验让我想起了百年前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的引雷实验。当时富兰克林在雷雨天通过放飞的风筝在天空成功的将雷击引流下来,这个实验也为后来我们高楼上的避雷针问世奠定了不可磨灭的理论实践基础。中科院做这个人工引雷的实验当然要比当年富兰克林做的实验更加先进,误差也更小,同时通过实验得到的收获也更多,让我们一起向各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吧。

看了中科院成功将雷电引流的视频,很多人都关心山闪电是不是都是从天而降呢。雷电的产生是由于天空云层积累的大量电荷,由于云层是有厚度的并且在云层靠近地面一侧带的电荷是负电荷,而地面能够产生正电荷并且地面产生的正电荷会大量汇集到较高的地方。在雷雨天云层电荷积累到一定阈值时,就会向外释放并寻找异性电荷而空气又是不良导体,这时正负电荷所具有的强大能量就会瞬间击穿云层,然后我们就看到了闪电。这像不像一个爱情故事,为了在一起能够穿过层层阻碍。

因为所带电荷的问题,所以自然界中我们见到的闪电都是从天而降的。明白了闪电的原理,其实可以进行人工造雷。将两个不同的载体赋予不同的电荷,在电荷控制在一定阈值时将他们靠近,同样也可以看到类似闪电的现象,不过这样的闪电所具有的能量是没办法和自然界发生的闪电相比的。


相关标签: 这是中科院大气所在人工引雷仙人渡劫不不不

本文地址:https://www.rixiy.com/article/2115c8a41b2d5572b515.html

上一篇:揭秘6大睡眠真相,助你安然入眠...
下一篇:如何通过学习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实现心理转变...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s://www.rixiy.com/" target="_blank">日夕导航</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