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导航

热闹假期挥不去的孤独感:你有过假期孤独症吗?


文章编号:13784 / 更新时间:2024-03-02 18:52:44 / 浏览:

红星新闻记者戴佳佳今年中秋节、国庆节假期从9月29日到10月6日连放8天。有人选择假日出游,有人返乡探亲,还有人不在交通拥堵的旅途与人山人海的景区穿行,直接选择家里蹲。

热闹假期挥不去的孤独感你有过假期孤独症吗?

然而在热闹背后,不少人反而倍感孤单。这次假期我没有安排,就想好好家休息几天,但我发现这还挺难熬的,会有莫名的孤独感。最近,一位网友这样向红星新闻记者反映。有网友称这种心理上的异常为假期孤独。不过心理学专家告诉记者,在临床上并没有假期孤独症的说法,这更多是一种假期的不良情绪体验。

针对有这类情绪困扰的人们,一在假期结束重新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即可好转;如果情况没有改变,则需要引起重视。

节假日感到孤独烦躁心神不宁?网友调查:2万人中有1万人经常或偶尔****有节日孤独感在成都工作的外地女孩小何最怕过周末。别人的周末都有安排,她常常一个人在家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发这次中秋国庆假期,她回到了重庆老家,本以为会很开心,不过刚到家没一会儿,静下来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时,又出现了一种孤独感。中那天晚上,当邻里之间张灯结彩之时,那种载歌载舞的节日氛围犹如一束强光,让小何的孤独感原形毕露。

小何表示,她感到很惑,一个人的时候她会孤独就算了,怎么明明周围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孤独感也会猝不及防地击中自己。她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心问题,应该找个时间去看医生。10月1日,网上发起了一项你有节日孤独感吗的投票,有2万名网友参加调查,在经常有偶尔有几乎没有从来没有其他情等五个选项做出选择,截至目前有8600余位网友表示自己确实经常有节日孤独感,有6200余位网友则表示偶尔有。经统计,1.48万人都在节假间受到过孤独感的困扰。网友评论心理专家:如果长时间处于情绪特别低落、孤独的状态,需引起重视。对此,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胡雅普介绍,很多人在某些时期的孤独感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型孤独,当一个人为了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主动与外界隔离开,他感受到的是和安逸。还有一种被动型孤独,是指在个体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被动与外界隔离,他的社交需求因得不到满足而产生孤独感。假期感的孤独,应该是指后面那种被动型孤独。

胡雅岚告诉记者。其实,在临床上并没有假期孤独症这种说法,孤独症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精神科病,人们常常听到的自闭症就是孤独症的另外一个医学名称,它们是同一种疾病。在患者中,大部分人本身有一些抑郁症、焦虑症等基础疾病,类人更容易在假期感到不良情绪。

之所以会在假期感到孤独,究其原因,大致有三。第一,就是人的人际关系需求在假期没有得到满,正如王维的诗里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独身的人看着周围人的热闹,就容易出现伤感。加上目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团聚的景在社交平台上特别多,这种热闹和孤独强烈对比之下,也会使人闷闷不乐。

第二,春天、夏天光照时间比较长,天气比较好的时候的心情会更加愉悦。到了国庆这个入秋时节,日照变少,天气转凉,人们的情绪普遍也会偏低一些。我们精神科有一种疾病叫双相情感障碍是说在患者的整个病史中,一段时间抑郁,一段时间躁狂,躁狂发作时更容易出现在春夏季节,而秋冬季节则更容易出现抑郁。胡雅岚说道p>

第三,人们在平时就积累了一些负面情绪,这些问题平日本来就存在,只不过是被忙碌的工作掩盖,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到了节假,这些负面情绪又被提上心头,人们却没有办法进行有效排解。这就给人们传递了一个信息,人是需要关系和情感连接的动物。但是,孤独感等不良情绪也促使我们向外界获取联系,还可以向内尝试自我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胡雅岚表示,针对有这类情绪困扰的人们,一般在假期结束重新投入到工生活中即可好转;如果情况没有改变,则需要引起重视,如果长时间都处于这种情绪特别低落、孤独的状态,要警惕精神科的其他疾病,譬如抑郁症或者是其他精神健康问题。


嘿,你好,“假期孤独症”患者!

文/若杉 假日,闲来翻看朋友圈,见友人发了这样一条消息: “最无聊的7天开始了,不知道去哪儿,也没人约,继续在家睡觉吧……还不如上班呢~”,字里行间,有些孤独和无力。 在朋友圈里一片晒旅游、晒归家团聚,晒聚会的信息中,这样的两行字多少显得有些突兀。 我却有点佩服他的勇敢。 这样的假期,若不是他大声表达,在媒体和身边人有些刻意渲染的热闹下,差点以为,整个世界,都处在欢歌笑语、游山玩水中。 其实,孤独的人很多,只是很少有人敢这么大大方方的承认。 就像此刻,不知有多少人在抱着手机,一面羡慕着别人的快乐与丰富,一面等着电话铃声响起,救自己于百无聊赖中。 却依然会在电话响起的那一刻,故作忙碌姿态:“嘿,你好,我正准备出门呢!” 翻看豆瓣、天涯的帖子,有不少人在感慨:“假期本是心情舒畅、安逸休闲的日子,可是却很怕假期尤其象国庆这样的长假,感觉很孤独,无措,想出去玩却没有人陪伴,一个人真没意思,再说也没好地方去,最后只好宅在家里,孤独感却越来越重。 ”生生应了那句话: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假日孤独症”已成为一种现象,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病症,而是一种状态,是节日里独自一人的寂寞、悲哀与压抑,有时候,会演变成消极、沮丧甚至抑郁。 1987年,研究孤独感的著名荷兰专家珍妮.德容.吉尔维尔德教授在其研究中显示:未结婚或订婚的年轻人更容易感到孤独;因工作相关的流动性也导致了长期的家庭和社会纽带的减少,导致了孤独感的增加。 显然,这项研究在30年后的今天同样适用:单身和“漂族”依旧是“假日孤独症”的最易感人群。 在国庆假期这种被默认为“亲友相聚”的日子里,缺少陪伴被认为是孤独最直接的理由,但,显然不是全部。 回到发朋友圈的那位朋友,平时的周末里亦能看到他独自煮咖啡、写文字、看球、打游戏的充实与自得其乐,却在这样的长假里,被孤独侵袭的败下阵来。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说:“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的,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 其实,有时候,你连孤独本身都不怕,而是怕“别人觉得你孤独”。 试着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肯一个人去热闹的餐厅吃饭、一个人独自旅行或是一个人过节,是真的害怕没有人陪,还是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这个人好可怜,都没有朋友! 感到孤独,是感到一种被群体排斥、不被周围人喜欢、不能和人分享自己的个人感受,或是像个异类一样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简而言之,孤独,几乎等同于“社交失败”。 没有人喜欢失败。 看着别人晒出的亲友簇拥的快乐,一人独处的你会羡慕、嫉妒,会在内心发出一种自我批判的声音:“我到底是怎么了?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手握几百个电话号码,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吃饭的人?为什么好像大家都是快乐的,唯独我不是…… 这种自我批判甚至让你来不及思考“此刻是否真的需要一个人陪”,便陷入了消极、失望、无所是从的情绪中。 而这种对自己的“失望”以及被隔离在热闹之外的“恐慌”,大概才是“每逢佳节倍孤单”的根源。 但,害怕孤独,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孤独。 试想,有多少次,深夜,你明明已被困意侵袭,却迟迟不肯睡去,不是有什么不得不处理的事情,只是,想安安静静的与自己待一会儿。 哪怕只是发发呆、翻翻手机,亦或是听着喜欢的音乐,翻几页迟迟看不完的枕边书。 有多少次,你开车回家,到楼下车库,停好车,却迟迟不肯上去,点一支烟,用力的抽上几口,只为了“偷”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 有多少次,你身处各种聚会、闲谈中,却觉得无聊至极,恨不得速速抽身回家,哪怕回家也只是一个人。 还有,你甚至梦想着远离城市的聒噪,到静修处修行数月。 …… 可是,时间真正属于你一个人的时候,你却慌了,恨不得立马抓一个人在身边。 不是所有的独处都叫孤独,也不是有人陪就一定快乐,这个道理,都懂。 只是,这样的假期,快乐是被定义好的:家人相伴,友人相随,如果出游去他乡,再有美景美食做佐证,才算完美。 你忙着追随被定义的标准,都没来的及问问自己,究竟想做点什么? 有一个朋友,突发奇想,设计了一个“每日25小时”的真人行为实验,他亲自试验了25天。 别小看这每日比别人多出的一个小时,意味着他与大家的交集越来越少,甚至有时是别人睁眼上班的时候他才入眠,别人打算睡觉的时候,他刚刚开始新的一天。 我以为这样的日子会让他孤独难忍,没想到,实验结束后采访他的时候,他告诉我:“那种深夜一个人工作,行走,仿佛全世界都属于自己的感觉,真的很爽!原来,一个人所需要的独处时间比想象的多得多。 ” 大概每一个人都需要给自己这样的时间,不被世界侵扰,安安静静的做想做的事情,或者,只是发呆,给身心一点整合的时机。 平日里,被各种任务、规则、关系绑架的太多,只有这样的时刻,才属于自己,才能听得清,一颗心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如果可以,把七天的悠长假期,视作一种福利,不必讨好任何人,与自己好好相处。 不是所有的孤独都与荒芜、寂寞相联系,你的孤独时光,如果经营得当,也可以是一座曼妙花园,百花盛开,精彩而充沛。 你有多久没有花几个小时读完一本书? 你有多久没有独自散步、安静的什么都不想,只穿梭于人来人往? 你有多久没有静心看完一场电影,你的收藏夹里又藏了多少想看又来不及看的经典? 如果答案是“很久”,不妨现在就起身,把这些想做而来不及做的事情,一件件做完。 如果愿意,还可以为自己点一支香薰灯相伴,甜蜜悠长。 不仅如此,如果你还有很多个小梦想,比如学习插花、绘画、陶艺、弹琴、摄影、咖啡制作,也可以速速学起来,7天的时间,不够你精通其中的任意一项,却足够你感受它们的美好。 如果觉得平日里的盒饭亏待了自己的胃,就亲自下厨为自己煮一餐美食,不必必苛求色香味俱全,付出劳动的食物,食之必然温暖可口。 或者只是整理好住所,安安静静的敷一帖面膜,静静冥想,被电子屏幕占有的太久,这样不看不想的静谧亦是珍贵。 …… 你会发现,除了跟随大家挤在路上,和躲在家里跟自己生气,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假期,不过是忙碌生活的留白,任你耕耘,不该有被定义的统一的快乐公式。 你的孤独花园,请自己悉心照料、独立做主。 如果能够这样,所谓的“假日孤独症”大概也早已不治而愈了。

一到放假孤独感就越强烈,一个内向的男生,一个朋友也没有,从早上出门一个人逛到现在,想去看电影,

我认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性格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性格在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外向型的人通常活泼好动,善于交往,喜闻乐道;内向型的人则往往沉静、孤寂,独往独来。 诚然,外向型和内向型的人各有长处和短处,但就人际交往而言,过于内向的人容易出现情感交流障碍,给人以不合群之感。 要改变性格的过分内向,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要改变过于内向的性格特征,首先要有信心。 既然人的性格是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在生活实践中也同样可以改变。 2. 要改变原有过分刻板、单一的生活方式,广泛结交朋友,尤其应多接触那些心胸开阔、性格开朗的人。 通过积极主动的交往活动,不仅可获得归属需要的满足,而且还会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渐形成开朗、幽默、直爽的外向性格特征。 3. 要善于改变自己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尽量避免给人一种孤芳自赏、自诩清高的傲慢印象。 与人交往时,要学会尊重别人,倘若总是带着“我比别人强”的态度与人交往,只能导致被人拒绝、遭人冷遇的结果。 4. 要学会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不要遇事总闷闷不乐,将所有“心思”封闭在“自我”之中。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沉默不语、郁郁寡欢,别人就不愿接近你,因为别人可能以为你需要安静:谁愿冒扰乱别人的宁静之嫌而惹人厌恶呢?5. 要学会与人相处,还要善于观察别人的喜好与行为特点,了解什么样的活题对方最感兴趣,这样,与人交往时就能投其所好,使人觉得你容易接近,容易成为朋友。 爱心提示:此外,还应培养广泛的兴趣,因为兴趣犹如—根链条,会把具有共同兴趣的人连接起来:广泛的兴趣还会使人将心理活动倾注于活动之中,而减轻对自我的过分关注。

假期综合症怎么缓解?

以下是一些缓解“假日综合征”的建议:

适当运动。如慢跑、游泳、健步走、羽毛球等有氧运动,或者围棋、桥牌等智力运动,都可以使人身心愉悦,缓解压力。不过,应注意有氧运动的时间应保持在一小时左右为宜,避免运动过量。

规律作息。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尽量避免熬夜。

放松心情。可以尝试冥想、呼吸练习等放松心情的活动,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

与人沟通。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分享彼此的经历和心情,这有助于缓解孤独感和压力。

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在工作和学习中,适当安排休息时间,如每隔两小时进行一次小憩,这有助于缓解疲劳和调整身心状态。

逐渐恢复工作状态。假日结束后,不要立即进入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可以逐步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从简单的工作开始,逐步适应工作强度。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假日综合征”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者对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相关标签: 击中假期孤独症你有热闹的假期却被孤独感

本文地址:https://www.rixiy.com/article/23b118c7791634df68cf.html

上一篇:开学季寻找你的开学日你是几号迎接新学期...
下一篇:揭秘花花绿绿荧光棒的发光原理猫猫解密专属...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s://www.rixiy.com/" target="_blank">日夕导航</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