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导航

疫情下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关怀措施 (疫情下的医护人员作文)


文章编号:19735 / 更新时间:2024-03-11 00:50:01 / 浏览:

由于特殊的职业环境,护理人员在承担沉重的救治任务的同时,也承受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新冠疫情的迁延与波动,导致医工作环境变化,工作强度加大,工作时间延长,尤其一线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增加,诸多因素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关注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一)主要表现

1、躯体反应:
(1)由于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出现体能下降,体疲劳。
(2)工作时间的明显延长,导致休息与睡眠的不足,容易出现晕眩、呼吸困难、胃痛、食欲差,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双腿力,头痛,胸痛,胸闷,失眠等不良生理反应。

2、情绪反应:医疗人员在紧急救治过程中情绪更多表现为:
(1)由于高的工作,没有得到充分的睡眠时间,医护人员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对周围人失去耐心,与他人关系紧张。
(2)一线医护人员,染的风险较高,更有可能触发恐慌情绪,作为传染性高的一部分特殊群体,精神紧绷,进而产生焦虑及抑郁情绪。
(3)医护人员在救程中,时常也会直面救治患者的失败,对患者的身体机能的日益下降甚至面临死亡容易感到无助、无望及自责,最终造成医护人员内心强的痛苦、内疚、自责、无助以及孤独感。

3、特殊职业困扰反应:医护人,在救治危重患者的同时,时有为自己不能有效救治而感到挫败、和内疚,从而怀疑自己的职业价值性,甚至因此对患者产生罪恶感,对自身职业产生无价值感。

(二)应对策略

1、的心理准备: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医疗人员随时需要投入到危急的医疗工作中,参与救援前应充分了解新冠病毒防控的信息,同时参加心机干预培训,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在疫情面前手足无措。

2、尽量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规律饮食是一切生理需要的基。

3、保持与外界进行联系,来自家庭、同事的理解和支持能够缓解恐慌、焦虑、孤独感及无价值感。

4、如果发现自己经过上的调整仍处于一个无法放松,比较糟糕的状态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调整情绪:
(1)腹式呼吸
(2)渐进式肌肉放松
(3)蝴蝶拥抱


关于进一步关爱和激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疫情下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关怀措施疫情下的医

各地、各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结合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医疗卫生人员保障和激励相关措施的通知》要求,切实落细落实各项措施,关心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全力保障医务人员权益,为坚决打赢全省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有力保障。 关于进一步关爱和激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的若干措施当前,我省疫情防控进入攻坚阶段,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承担着更加艰巨的防控救治任务,面临着感染风险高、工作休息条件有限、心理压力增大等困难。 为进一步关爱全省一线医务人员,激励他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坚强的战斗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现提出以下工作措施:一、维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改善医务人员工作和休息条件。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使收治病人的医疗卫生机构满足传染病诊疗和防控要求。 各地可依法征用医疗机构周边酒店,尽可能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单人单间的休息场所,确保其休息和隔离需要,并做好饮食、基本生活用品等保障。 合理安排医务人员作息时间。 各地应根据疫情防控实际,科学测算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合理配置医务人员。 各医疗机构应统筹协调外来支援医疗队和自有医护人员,在满足医疗服务需求的同时,保障医务人员休息时间。 在方舱医院或一般定点医院工作的一线医护人员,原则上连续工作时间不得长于一个月;在重症救治定点医院的一线医护人员,连续工作时间可适当缩短;在集中隔离点工作的一线医护人员,由其所在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协调落实轮休时间。 对于因执行疫情防控不能休假的医务人员,防控任务结束后,由所在医疗机构优先安排补休。 加强医务人员健康防护。 尽一切可能为各医疗卫生机构配齐防护物资和防护设备,防护用品调配要向临床一线倾斜。 组织做好一线医务人员健康体检,有条件的要尽可能安排CT检查等。 最大限度减少院内感染,发现医务人员感染及时隔离、全力救治。 开展医务人员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 充分利用省高校心理支持热线“”,为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支持服务。 在医疗机构内部成立由心理医师和其他医护人员组成的心理咨询自助工作队,开展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评估,强化心理援助措施。 开展以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为重点的心理危机干预和日常心理疏导,减轻医务人员心理压力。 对于发生应激症状的医护人员,及时安排换岗。 强化对一线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 各地要组织社会力量,发动志愿者或专门人员,对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开展慰问,定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积极协调解决。 对有家庭困难的一线医务人员家属建立对口帮扶机制。 二、加强对一线医务人员的政策倾斜享受一次性子女基础教育阶段入学入园照顾。 一线医务人员子女2020年秋季入学幼儿园的,优先安排到辖区内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就读;2020年秋季学期升入小学或升入初中就读的,由户籍地所在县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在学位允许的前提下,按就近就便的原则,优先安排到相对优质的学校入学;2020年参加中考的,有关市州可在其录取总分基础上增加10分后参加中考招生录取。 一线医务人员子女进入高等院校学习予以照顾。 2020年,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参加普通高考报考我省省属本专科高校被录取的,由高校根据考生意愿在同批次优先调整专业;安排省内部分优质高职院校专项招收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实行计划单列。 实行人事人才倾斜政策。 将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作为人才评价和人事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作出贡献的医务人员在职称评审、人才项目评选和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时予以倾斜,优先推荐、优先晋升。 三、进一步落实医疗卫生人员待遇落实临时性工作补助。 各地要按照人社部发〔2016〕4号、鄂防指发〔2020〕7号、鄂财社发〔2020〕8号文件规定,统计疫情防控医疗卫生人员工作情况,由同级卫生健康部门会同人社和财政部门按月审核并组织发放临时性工作补贴。 各市、州卫生健康部门次月10日前报省卫生健康委、省人社厅和省财政厅审定后,省财政按规定与各地据实结算。 对一线医务人员发放一次性慰问补助。 按照鄂防指发〔2020〕7号、鄂卫通〔2020〕9号、鄂财社发〔2020〕12号文件规定,由各市、州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发放,建立发放名册明细,报省卫生健康委核定,省财政按规定与各地据实结算。 核增绩效工资总量。 疫情防控期间,各级人社、财政部门会同卫生健康部门,根据承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工作任务情况,因地制宜向防控任务重、风险程度高的医疗卫生机构核增不纳入基数的一次性绩效工资总量。 核增的一次性绩效工资总量由医疗卫生机构自主分配,重点向敢于担当、勇挑重担、加班加点特别是作出突出贡献的一线人员倾斜。 落实卫生防疫津贴。 各地要及时落实卫生防疫津贴政策,特别是对参与疫情防疫人员,要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开通工伤认定通道。 各地要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有关保障问题的通知》要求,开通工伤认定绿色通道,为省内医务人员和外省援鄂医疗队人员提供优质便捷服务,切实保障好医务人员合法权益。 鼓励建立专项保险。 鼓励支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联合保险公司,建立医疗卫生人员疫情防控专项保险保障计划,提高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与健康保障水平。 四、保障执业环境各地要加大警力投入,对发现有歧视孤立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行为的,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处理。 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伤害医务人员、故意传播病原体、扰乱医疗秩序等违法犯罪活动的,要坚决依法严肃查处,维护正常医疗卫生秩序。 五、做好宣传和先进表彰工作各地要积极挖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医疗卫生团队和个人,加大宣传力度。 对在疫情防控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医疗卫生团队和个人,及时开展表彰奖励,着力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知识

1.积极应对,严格防护。疫情可防可控,要按照诊疗规范和流程,加强对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并严格自身防护,最大可能的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2.合理排班,适当休息。合理安排疫情防控期间的工作,合理排班,保持适当的休息和睡眠,不过分疲劳。同时尽量按时吃饭,保证足够营养。

3.自我放松,合理减压。要给压力找个合理的出口。如适当的室内运动,也可以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即逐步紧张并放松各个肌肉群,让肌肉体会紧张和放松的感觉;或者进行深呼吸训练等。

4.亲友支持,同伴分享。巩固和完善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如每天抽时间通过视频或电话保持与家人、亲友的联系,互通信息,互报平安,让彼此心安,增加安全感和信任感。同事间相互信任,每天适时地将自己的感受和经验与同事讨论分享,互相交流、倾吐和宣泄情绪,绝不能相互指责和抱怨。

5.后顾之忧,稳定排解。医务人员坚守工作岗位,给家庭生活带来困难不便,如家中的老人和孩子的照顾、生活及防护物品的保障、爱人单位工作的协调等,因此,医务人员所在单位和组织应及时协调解决其后顾之忧,安排志愿服务,让医务人员安心投入工作。

6.心理问题,专业求助。如出现无法入睡,食欲下降,而且常常出现心悸、出汗、四肢发抖、坐立不安,情绪低落、焦虑,心慌等症状,持续2周以上不能缓解,影响工作,或出现情绪失控,行为失当,请找专业的精神心理医生进行诊治,也可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络进行心理干预。

护士心理疏导的方法

4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公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日活动的通知》,提出2020年是国际护士和助产士年,中国宣传主题为“致敬医护,共抗疫情”。 医护工作者在这次疫情中,表现出来的勇敢担当和无私奉献,无疑是让我们最为敬佩和感动的。 对于医护工作者而言,需要承担我们所有人的期待,也无疑是压力巨大的。 我们当然不希望看到,医护工作者因为保护我们而受到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谈谈如何帮助医护工作者进行心理减压。 如果,你认为这篇文章写的不错,请将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的医护工作者。 我们知道医护工作者的职业,时刻要求着他们要处事严谨,不能马虎。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就有着比普通工作更多的压力。 利用正确的方法,处理这些压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1.进行深呼吸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繁多,有时候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的连轴转。 并且当神经长时间的紧绷后,很难一下子放松下来。 因此,医护人员尽量能够每隔1-2个小时,选择一个空旷、有新鲜空气流动的地方,进行深呼吸。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节省时间,2-3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并且方便容易操作。 2.按摩头部脑部是人运作思维和注意力的关键部位。 持续不断的工作,会使脑部过于疲劳,然后产生头疼、头晕、恶心的症状。 适当的按摩头部可以劳逸结合,减少压力。 最简单的一个方法是,将双手摩擦搓热后,轻轻闭上眼睛,用温暖的手心敷在额头上,紧张的情绪瞬间就消失了。 3.大声呐喊找一个不会影响到别人的安静场所,大声喊出或唱出声音。 通过胸腔的运动力量来进行情绪减压。 4.每天运动10分钟交替的肌肉紧张和松弛,可以很好的缓解压力。 因此,适当的热身运动可以帮助我们很快恢复精神,保持心情的愉快。 5.看轻松正向的图片实验证明,把不同类型的照片摆放在一起,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反应。 多浏览充满正能量的图片,可以让视觉告诉我们的大脑:现在可以释放快乐的情绪了。 大脑收到指令,就会帮助我们在情绪上放松。 正能量的图片有很多,比如,温暖的阳光、可爱的猫咪、亲人的照片等。 6.找人倾诉有一些压力源并不能随着放松训练而消失,比如特定的、难以处理的医患关系。 这个时候,需要找信任的同伴进行倾诉,有时候,并不是为了寻找一个答案,而是为了缓解心中的烦恼。 烦恼久了,压力就会越来越大,甚至给生活带来较大的困扰。 每个人都有1-2个自己的放松秘诀,除了以上几种方法,你还有别的放松减压的好办法吗?请留言告诉小编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击右上方关注按钮,关注我们哦!


相关标签: 疫情下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关怀措施

本文地址:https://www.rixiy.com/article/287582709bce210eb94f.html

上一篇:用这些偏方让鲜切花持久美丽你试过吗用这些...
下一篇:如何判断眼镜寿命究竟一副眼镜要戴多久...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s://www.rixiy.com/" target="_blank">日夕导航</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