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导航

贴秋膘还需找准-溃疡反复发作难进食-火候 (贴秋膘还需找中医吗)


文章编号:13378 / 更新时间:2024-03-02 14:19:59 / 浏览:

老话常说天冷了,就要贴秋膘了。贴好秋膘,可以帮助人们储存热量、健康进补、更好地应对寒冷天气。

贴秋膘还需找准溃疡反复发作难进食火候贴

11月作为秋膘的好时节,部分人群却因嘴里突然冒出的溃疡,只能对着食物望眼欲穿、无可奈何。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副主任中医师武科选面对近期高发的口腔溃疡,清淡饮食、规律作息可以做到有效缓解。

溃疡反复发作影响进食。近日已经连轴转好几个星期、刚结束出差女士到家发现,舌头上争先恐后地冒出了几个白色的凹点,一碰就痛,当即明白是口腔溃疡发作了,想着不过是寻常疾病,便自行使用抗菌抗炎的外用喷剂缓解。

几日后,溃疡非但没有半点消退的迹象,反而还在隐隐加重。同时,因为疼痛,徐女士近期连带着食欲都开始下降但明明吃得不多,上腹却总有饱胀感,并且开始经常打饱嗝。经人推荐,前往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就诊。

消化科副主任中医师武科望诊发现,徐女士舌红、苔薄黄腻,舌边尖也出现了鲜红的溃疡面,口腔内无明显异味,进一步中医辨证发现,她脉细略数,属于脾胃虚弱型。武主任告诉她,白天的劳倦和晚间的睡眠不足加重了本来就虚弱的脾胃,伴随心火上延,最终才激发出了口腔溃疡。

遂予徐士以补中泻火、消痞和胃的经验方甘草泻心汤加减调治,帮助她补脾胃、清心火、降肺金。5日后,徐女士口腔内的溃疡已全部愈合,生活状态显改善。

脾胃虚弱人群更易被盯上,《内经》上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武科选解释,夏季人体心火旺盛,进入秋季则需要开始往回收敛,然而一些收敛能力不足的人群容易使火郁于上焦,从而诱发出口腔溃疡。脾胃虚弱的人在秋季也更容易被口腔溃疡盯,严重者还会同时诱发消化道溃疡。

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脾胃积热、阴虚火旺、脾胃气虚口疮三种证型,治疗上分别以清热泻火、滋清火、补中益气为主,武科选称,口腔溃疡在中医辨证中分为虚火和实火两种,治疗上大有不同,需要辨证后对症下药。

通常来说,多数口腔溃疡并不严重,一般1~2周方能自愈。但也不乏一些剑走偏锋的倔强患者,他们抱着以毒攻毒的态度,通过往溃疡处涂抹盐、白醋酒,继续吃辛辣刺激食物等方式,以此希望达到治愈的效果。武科选提醒,这些行为非但没有治愈作用,反而加重刺激溃疡面,影响愈合。

他表示,溃疡时期应保持口腔清洁并清淡饮食,以细软、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粗糙坚硬、辛辣刺激的食物对口腔黏膜的二次刺激。 四要法则预防口腔溃疡。武科选表示,做好预防工作可以有效减少口腔溃疡的发作。为此,他提出四要法则:
1. 作息要规律。早睡早起量不熬夜,争取每晚11点前入睡,用充足的睡眠缓解疲劳,恢复精力。
2. 运动要适宜。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有氧运动,以体微汗、自感身体轻松为标准。秋季不宜剧烈运动,避免因大量出汗后,影响气的收敛下降。
3. 饮食要甘润。保持甘润饮食,不仅利精气恢复,还能有效缓解因秋燥带来的咽喉疼痛、大便干结等。可多选择茭瓜、鲜藕、梨子、柿子等应季瓜果。还需减少辛辣刺激、干货货的食用,避免上火。
4. 情绪要稳定。入秋后,萧瑟的景象容易使人触景生情、情绪低落,严重者还会诱发焦虑、抑郁情绪,从而影肺气宣发,使气郁结于胸,所以要尽量保持心平气和、心情舒畅。

秋分贴秋膘——中医教大家4“不”3“宜”,正确贴膘

立秋时节“贴秋膘”的习俗来由已久,据考证,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就开始流行。每到立秋之日,帝王将相都要举行迎秋祭祀活动。

活动结束后开怀吃喝,视为秋日 养生 ,这即是“贴秋膘”的由来。

到后来,为了检验贴秋膘的效果,在立秋后一段时间 用秤称体重,与立夏时的体重相比 较,看增重了多少,以此来衡量贴秋膘的功效。

那时把 肉类 作为贴秋膘的主要食品,在立秋时节,普通百姓家庭都会杀猪宰羊,把禽畜的肉作为增肥主食。

帝王将相和达官贵人贴秋膘的内容更加丰富,除了猪、牛、羊、鸡、鸭肉外,还会将各种鱼类、海产品,甚至山珍海味也搬上餐桌,还有各种特色的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一应俱全。

那时的贴秋膘就是为了把夏天瘦掉的肉补回来。

随着 社会 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已经知道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虽然能使人增加体重,却损害了 健康 。

肥胖并不是 健康 的表现 ,古时候人们的寿命平均只有50岁左右,现在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接近78岁,古代“贴秋膘”的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 社会 。

时代赋予了贴秋膘新的含义,既要适当增重,又要合理饮食,保证 健康 ;既要讲究阴阳平衡,又要补气补血。何况现在食谱非常丰富,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搭配, 营养均衡,才能达到 健康 贴秋膘的目的。

古代人们已经认识到,经过炎炎夏天,身体消耗了大量能量、脂肪、微量元素,体重会相应减轻。

俗话说“ 过夏无病三分虚 ”,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为了恢复体能,增加体重,以便有足够的能量和体力来抵御冬天的寒冷,应对冬天能量的大量消耗,就需要贴秋膘。而且秋天阳气渐收,阴气渐长,阴阳平衡转换,天气开始渐渐凉爽,机体开始恢复活力,食欲不断增加,人体消耗也会减少,正是进补贴膘的大好时机。

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好时机,古人这种理念应该说是对的。但一味主张食用肉类,就有悖于 健康 的理念。当然,这是古人限于当时低下的科学认识水平所致。

贴秋膘,现在也不是主张一点禽畜肉品都不食,而是要根据不同地域、气候条件、不同人群的特点和不同个体体质,采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食材。

一味肥甘厚味不但达不到应有的目的,还会“贴”出一身毛病。

现实中有些不懂 健康养生 的人,经常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结果吃出一身毛病,出现 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痛风、脂肪肝等一系列疾病。

特别是酷暑夏日,现代人频频进食冷饮、吹空调,脾胃功能肯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秋日骤然大量进补油腻和山珍海味,会使本来已经较为虚弱的脾胃功能“伤口抹盐”,使胃肠功能更加紊乱,出现一系列胃肠功能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腹胀、腹痛、厌食等。

贴秋膘要特别讲究方法。

首先要以 清补 为主,少量进食各种清淡、易于消化吸收和健脾胃的食品,让脾胃有一个适应过程,再循序渐进。

秋天以燥邪为主,人们会感到喉干舌燥,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瘙痒脱屑、口舌生疮,甚者痔疮出血、牙龈出血等,故应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品,比如奶制品、豆类、水果,各种新鲜蔬菜,有 滋补脾胃 作用的山药、芡实、藕、莲子、百合、栗子、红枣、银耳,还有梨子、杏仁、萝卜等也是上佳选择。

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有 滋脾健胃、补中益气、固肾保精 的作用。

现在市场上有根据体质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以及五脏六腑虚损不同做成的膏方,也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

按习俗来说,立秋后即可“贴秋膘”。

但从科学上讲,立秋之后不宜马上进补贴膘,经过一段时间调理胃肠后方可进行。北方一般立秋半月后应是最佳时机。

南方则应稍迟,一个月后为适宜,因南方立秋一段时间气温仍然较高,闷热潮湿。其实人也是和动物一样,所谓贴膘,就是在冬眠之前,储藏足够的脂肪以防御冬天的寒冷。

贴秋膘也不是人人都适合,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最适宜的人应是在夏季体力过度消耗,偏瘦,没有器质性病变,素体好,脾胃功能强。

老人、小孩和女人只能采用 清补缓补 的方法进行,同时注意一旦出现脾胃功能减弱的症状,即停补,或适当吃点山楂、白萝卜,消食健脾和胃,再行进补贴膘。

经常出现腹胀、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吐酸水、面色萎黄、身体倦怠、无精打采等,也就是常说的慢性胃肠炎、肝炎等一类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如果想贴秋膘,首先要有针对性地治愈这些疾病,或者先对 脾胃功能进行调理 ,服用一些健脾和胃的食品,如茯苓、淮山药、芡实、百合、莲子、小米粥等,再贴秋膘。

如痛风、心脏病、肾病等,如果不加限制的吃,贴补过分,加上这些人少运动,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使疾病加重。这些人不宜盲目贴秋膘,只能是缺什么补什么,注意适当营养即可。

平素嗜好辛辣、油腻煎炒的人,日久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出现口臭、大便秘结、舌苔厚腻。

这些人如果要贴秋膘,应先 清除肠胃之火 ,调理好肠胃功能,适当多食苦寒泻热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苦菜等,或服用一定的黄连、黄芩、藿香、淡竹叶、甘草梢等中药。

不要不加节制地海吃海喝。特别对于温热食物,如羊肉、狗肉、牛肉、人参、鹿茸、肉桂、胡椒、干姜,要适量节制,否则会加重秋燥的症状,如口腔溃疡、便秘、衄血等。但阳虚体质的人可以适当多吃一些。

过食参类和鹿茸还会引起腹胀、食欲不振、亢奋、不寐等。另外要注意防止便秘,减少毒素在肠胃道的滞留,保持大便通畅,否则事倍功半。

其次要注意 贵贱食品同食 ,不要认为山珍海味、鱼翅燕窝、大鱼大肉就是贴秋膘最好食物,其实一些平常的食物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维生素等,有着那些所谓高贵食品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要作为贴秋膘的重要食材。

#大家 健康 超能团##超能 健康 团#@大家 健康 #秋分#

“贴秋膘”,莫跟风,因人制宜更重要

进入秋季,民间素有“贴秋膘”之说,大家都开始着手进补,但实际上并非人人都需要“贴秋膘”,有的人更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腹胀便秘等,正如清代医家陈士铎《本草新编》中指出:“愈补愈虚者,乃虚不受补,非虚不可补也。”所以“贴秋膘”需要因人制宜,采取个体化 养生 保健方法。

一、哪些人不适合“贴秋膘”?

中医学认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可见“贴秋膘”明显适合于虚证人群;而对于一些营养过剩人群,则不适合进补,如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等患者,如果盲目进补,就可能会加重原发病,正如《黄帝内经》指出:“其人必数食甘美多,而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意思就是说,过食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会导致肥胖,进而体内产生内热,表现为口中甜腻,脘腹胀满,大便干结等,长此以往就可能导致消渴病的发生。

二、哪些人容易“虚不受补”?

“虚不受补”从狭义的角度指脾胃虚弱不能运化补益之品;广义角度指补益之后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不良反应。以下这些人群容易出现“虚不受补”,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1.太阴脾虚之人:太阴脾虚之人脾胃虚弱,消化能力较差,不能有效地吸收营养物质,如果在短时间内进食大量牛羊肉、骨头汤、鸡汤等高热量食物,只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消化不良,我们临床上经常可以遇到这种情况,如儿童、老年人,长期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人群,有严重基础病的患者。

2.少阳气滞之人:少阳气滞之人我们称之为林黛玉人群,并非是虚证患者,而是因为生活、工作压力大,感情不顺利,导致气机郁滞,身体气血不通畅,经常会表现为虚弱的假象,如倦怠乏力,气短,经常叹气,爱生闷气,这个时候如果误以为身体虚了,而去大补,反而会加重气机郁滞。

3.阳明湿热之人:阳明湿热之人脾胃有湿热,湿热中阻,气机升降失常,人体也会出现类似虚证的假象,如身体困重,少气懒言,脘腹痞满,大便粘滞不爽,多见于嗜好饮酒、饮料、奶茶人群。此类人群,也不适合进补,否认会加重湿热。

4.少阴肾虚之人:少阴肾虚之人按说可以进补,但是如果进补不当,也会出现“虚不受补”的不良反应,如本来是肾阴虚,反而进食牛羊肉等大辛大热之品,反而会加重肾阴虚;再如本来是肾阳虚,反而进食鸭肉、螃蟹等寒凉之品,也会加重肾阳虚。

三、如何正确“贴秋膘”

由上可见“贴秋膘”并非人人适合,而是需要因人制宜,辨施施膳。

1.顾护脾胃:对于太阴脾虚人群,“贴秋膘”要从健脾和胃出发,不一定非要吃大鱼大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常用药膳有鸡蛋瘦肉粥、山药芡实粥、南瓜小米粥。

2.辨证施膳:对于患者体质类型进行辨证施膳,对于畏寒肢冷,腰酸乏力肾阳虚人群,可以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养血活血,温阳补肾;对于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的肾阴虚人群,可以食用百合鸭肉汤,清热润燥养阴。

3.补泻兼施:对于少阳气滞之人、阳明湿热之人,如果也想“贴秋膘”,则需要补泻兼施,不能一味进补,如少阳气滞之人要重视疏肝理气,可用玫瑰枸杞子茶,疏肝理气,养肝明目;阳明湿热之人要重视清化湿热,可食用薏米红豆粥,清热利湿。

综上所述,贴秋膘”并非人人适合,而是需要因人制宜, 健康 进补,养成 健康 的生活方式比盲目“贴秋膘”更为重要!(作者:申子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

【立秋】“贴秋膘”有益于健康吗?

立秋标志着天气开始转凉,秋天即将到来。

在民间,流行着立秋“贴秋膘”的习俗:由于夏天酷热,人们普遍食欲不振,偏爱没有营养的清淡食物,在中医称之为“苦夏”,民间也有“护夏”的说法。一个夏天下来,必然造成体重净丢失,危害健康。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大概只能称小孩子吧),称得的体重与立夏时对比,以检测在难熬的夏季体重减少了多少。并利用立秋气温下降开始,胃口大开的机会试图通过大量进食诸如炖肉、烤肉、红烧肉等肉食的方法,“以肉贴膘”把整个夏天丢掉的体重给补回来。

贴秋膘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对于健康有害还是有益呢?需要先从苦夏说起。

“苦夏”之说是真的吗?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酷暑季节,人们普遍食欲下降,偏爱选择清淡和“凉”的食物。因此,在夏天,很多人体重会有不同程度减轻,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苦夏”。

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常识往往并不可靠。苦夏之说在科学上有没有道理以及证据支持呢?

气温对于饮食影响的“温控假说”

在这方面,科学家们已经进行近百年的探讨。

食物产热效应是指并非进食的食物中内在的能量物质分解代谢产生的热量,而是其在消化、吸收和储存过程(同化过程)中额外产生的热量。这些热量与食物所含总热量无关,与进食的总量和种类有关,产热系数最高的是蛋白质,其次是乙醇,再次碳水化合物,通常的高能物质脂肪反而最低。

在基础代谢和体力运动相对固定前提下,食物产热效应在体温调解中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在热或冷压力环境下。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有科学家提出环境温度影响进食的“温控假说(thermostatic hypothesis)”,认为“环境温度影响食物摄取的重要因素并非是摄入食物总能量,而是其同化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

根据这种观点,在冷环境下,丢失的热需要通过进食补偿,策略主要包括显著增加摄食物的热效应。在热环境下,热量散失障碍,就必须减少进食食物带来的热量需求。表现在食欲抑制、实际进食量的减少和偏好产热效应低的和冷的食物。

动物实验证据

理论假说需要获得试验证据验证。

环境温度对于食欲的负向影响可以通过几种途径来进行。在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汉密尔顿在系列大鼠实验中发现,与在适温24℃环境中进食20克食物相比,大鼠暴露于35℃热压力环境下,第一个24小时仅仅进食2克。其后在轻度(32℃)和重度(35)热压力环境的大鼠,21天内进食量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大鼠体重在最初很快减低30克之后,其余时间保持相对稳定,直到回到适温环境后才逐渐恢复原先的水平。说明,体重下降并非由于脱水所致,而是食欲和进食量减少的结果。而从最初的快速下降到后来的相对稳定,有科学家提出“体重设定点”假说:认为食欲快速抑制,体内脂肪的快速下降,使得身体表面隔热层减少,更有利于体热散失以更加适应高温环境。

其他大量动物实验也证实,处于热压力环境动物进食量显著降低,有时甚至完全停止。体脂和体重也随之降低。

有科学家直接加热动物前脑视前区和下丘脑体温控制中枢,获得结论却并不一致,说明环境温度对于食欲和食物摄取的抑制需要通过外围系统来完成。

另外,实验发现,给动物口服或胃管灌注高渗性盐和葡萄糖液造成动物血液高渗状态(相当于脱水),可以显著抑制动物食欲和进食量。但是,如果改为静脉注射,则仅有高渗盐水发挥抑制作用。说明高温环境造成的脱水是食欲抑制的另一个途径。

人类观察

有关高温和/或高湿环境对于成年人食物摄入的研究相对有限,上世纪60年代在巴林和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更具有证据力。

受试军人被分为两组,一组在实验前一年一直待在巴林,第二组在英国12天后飞往巴林加入试验。所有人在巴林都先经历4天的繁重工作,接下来4天的坐班工作,以及最后4天的帐篷和户外辛勤工作。巴林白天温度很少低于30℃,相对湿度40~90%。两个小组随后返回英国重复以上方案试验。结果在巴林期间平均食物摄入量比在英国少约25%;预适应第一组在巴林期间体重降低1.1千克,而另一未经热适应组平均下降2.5千克。两组丢失的重量在回到英国后逐渐恢复,说明并非完全是由脱水导致。

在美国餐饮和商业流通领域的观察发现,高温季节人们偏向减少选择高淀粉和煮熟的蔬菜,而选择水果沙拉、酸奶等,总体热量消耗也显著减低。

环境温度对于食欲相关激素的影响

除了观察性研究外,科学家也对环境温度对食欲相关的激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却并不一致。在今年最新的一项研究中,对分别在36℃热压力、24℃适温和12℃低温环境进行相同运动后三组男性进行食欲问卷和胃分泌生长素释放肽(促进食欲),YY肽和胰高血糖素(抑制食欲)测定。结果发现,36℃和24℃组运动后食欲明显低于12℃组。同时运动后胃分泌生长素释放肽受到抑制,YY肽和胰高血糖素升高。但是,三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一方面运动和高温环境均可以抑制食欲;另一方面,高温环境对于食欲的抑制并非通过目前已知的几种激素途径,而是另有其他作用方式。

综上所述,这次人们的常识获得了科学实验证据支持,即“苦夏”之说是真是存在的。

贴秋膘可行吗?

首先,温控假说同时也包含低温增加食欲和进食需求的内容,以上相关动物实验和人类观察也同样包含相对低温状态下的研究。可以说明,低温环境增加食欲和食物进食需求,从而恢复丢失的体重,甚至可以导致体重增加同样是成立的。

当然,单独进行的低温环境对于食欲、进食和代谢方面的研究也很多。

在一项严格设计的自身对照试验中,受试者先后住进22℃和16℃温度的呼吸室60小时,他们穿着标准化服装,执行同样标准化的日常活动方案。在开始进食能量平衡餐食,最后的24小时改为自由进食。

结果,16℃环境下24小时总能量消耗由22℃下的12.2±2.2兆焦耳增加至12.9±2.0兆焦耳,增长量主要是睡眠代谢率和饮食诱导的产热所致。两种环境下体力活动水平耗能和呼吸商均无显著性差异。相比于22℃,16℃环境下直肠、近端和远端的皮肤温度均有显著性下降。相对于能量平衡食谱食量,22℃和16℃自由进食食物摄入增加32±12%和34±14%。

虽然是短期试验,没有采集体重变化指标,但是,低温环境下能量消耗增加,由此引发的食欲增加导致在自由采食情况下的过度进食。长期过度进食导致体重增加也是必然的。

因此,人们在立秋开始气温下降后,解除酷暑对于食欲的抑制,增加饮食并导致体重增加,即我们所说的“贴秋膘”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传统习俗中在立秋日集中大量进食一次肉食以期“以肉贴膘”的说法却是不现实的。这主要受到我国传统中“吃啥补啥、以形补形”的取象比类思维影响。而事实上,无论动物肉中脂肪还是肌肉蛋白,经过胃肠道消化,需要转化成小分子脂肪酸和脂糜,以及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与体内其他脂质和氨基酸一同进入能量代谢,剩余部分在肝脏合成脂肪加以储存。

虽然,立秋日集中一次性进食大量肉食不可能达成贴秋膘的目标。但是,随着气温下降,食欲的增加,自由进食情况下必然造成体重恢复和增加,甚至导致肥胖发生。

贴秋膘有益于健康吗?

在食物缺乏年代,营养不良是普遍存在的。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即便今天,世界上由食物匮乏引起的营养不良仍然是造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近代以来我国真正结束食物短缺不过最近40年。就整个人类史而言,食物短缺是主基调。人类祖先就是在主要是饥饿,偶尔过食的恶劣环境中进化而来,因此,将多余能量储存为脂肪以备食物匮乏时使用,是人类(包括动物)的一大生存优势。在那个年代,胖意味着健康,瘦意味着疾病。这一点从人体正常组织器官名称汉字大都带有胖字的月字旁,而瘦则带有象征疾病的病字旁,也有所反映。据研究,一位70公斤体重营养良好的成年人,身体储存的脂肪可以供身体3周,乃至3个月时间所需,足以证明脂肪存储对于人生存的意义。

但是,在食物不再缺乏的今天,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食物短缺已经不是主要矛盾,而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流行病和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已知,肥胖是目前世界人口第五位死亡原因,而且是前几位死亡原因(心脑血管病、癌症、高血压和阻塞性肺病)的危险因素。因此,今天,肥胖已经成为一种危害广泛的疾病。

因此,均衡饮食,积极体力运动,防止肥胖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持之以恒。对于营养正常的人们而言,贴秋膘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相关标签: 火候溃疡反复发作难进食贴秋膘还需找准

本文地址:https://www.rixiy.com/article/5f71c0606d755ca54c07.html

上一篇:每一筷都是爱全新探索公筷的意义与价值...
下一篇:摸索环球免疫周了解环球免疫周的背景与目标...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s://www.rixiy.com/" target="_blank">日夕导航</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