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导航

生命无小事-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再次提升!


文章编号:13029 / 更新时间:2024-03-01 22:53:10 / 浏览: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以来的进展与成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说,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提高至77.93岁,主要健康指标位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是衡量一个群体的最佳指标之一。以下将详细探讨这一观点!

01,衡量群体的最佳指标

生命可贵,我认为人均预期寿命的提升是一个重大事件。举例来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是指如果当前各年龄段的死亡率保持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活多少年。可见,各年龄段的死亡率是影响人均预期寿命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在降低各年龄段死亡率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其中典型的例子是新生婴儿死亡率 (infant mortality)。

02,新生婴儿死亡率

计算婴儿死亡率的公式为 IMR = 某年内死亡的婴儿数 / 同地区的活产数 × 1000‰。这个数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在建国初期,这一数据约为 200‰;到了 2000 年,降至 28.38‰;2008 年为 14.9‰;也就是说,在建国初期,10名婴儿中就有 2 名夭折。而如今,100名婴儿中不足1名夭折。这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而是背后代表着宝贵的生命。

0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在这次发布的数据中,包含了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一部分,这份规划对许多数据都做出了明确要求。以婴儿死亡率领域为例,健康水平指标之一为婴儿死亡率(‰):

2015年:8.1;2020年:7.5;2030年:5.0。该指南于 2016 年颁布,我们可以看到,2015 年中国的婴儿死亡率为 8.1‰,即每千名婴儿中有 8 名夭折。根据规划,到 2020 年,该比例应降至 7.5‰,到 2030 年更进一步降至 5‰,相当于每千名婴儿中减少 3 名夭折。别忽视这些数据,降低婴儿死亡率意味着,不仅仅涉及到出生阶段,还包括孕前管理、孕期诊断以及早产儿护理等。这其中牵涉到众多内容,现今许多孕妇对生产知识的了解也更为广泛。我经常见到一些婆媳之间的争议,比如以前怎么生孩子,而今人们对待怀孕生育的重视程度。实际上,这种所谓的改变是现代科学生育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待怀孕生育的重视程度提高,而这一点一滴的进步,最终对整个群体来说,都能挽救许多生命。

当然,《规划》中还包含许多其他指标,而且都具有直接意义。例如,孕妇死亡率:

2015年:20.1;2020年:18.0;2030年:12.0。目标是将这一比例从 20.1 降至 12.0。或许当下人们对孕妇死亡率这个概念难以理解,但至少在我小时候,听说各种相关事件并不少见,以至于有“儿易生、娘难产”的说法。实际上,即使在当下,仍存在各种孕妇死亡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生产过程中。类似的还有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2015年:19.1(2013年);2020年:比2015年降低10%;2030年:比2015年降低30%。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比例:

2015年:89.6(2014年);2020年:90.6;2030年:92.2。这些数据看似简单,实际却异常困难,尤其是在未来,因为需要关注和改进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对整个国家社会的要求也随之增加。生命可贵,我期待这些数据未来能够持续提升,甚至提前达成目标。


国家卫健委: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93岁

生命无小事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再次提升

国家卫健委于7月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以来进展与成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93岁,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20年阶段性目标总体如期实现,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主要目标提前实现。健康中国行动实施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国务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建立健全会议调度、工作督办、监测考核、地方试点、典型案例培育推广等机制,实现省、市、县联动推进。

二是健康风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建立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围绕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限酒、心理健康、健康环境促进等,全方位控制影响健康的风险因素。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5.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2%。

三是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能力明显提升。围绕重点人群,健全完善健康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健康服务能力。妇女儿童“两纲”、“十三五”规划目标全面实现,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覆盖率达到91.7%,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年均下降幅度基本接近预期目标,全国报告新发职业病病例持续下降。

四是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遏制。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以及各类重点传染病、地方病,持续强化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遏制发病率上升趋势,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五是全民参与的氛围日益浓厚。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新媒体传统媒体多种渠道,广泛深入普及健康知识。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专网建设,举办“健康中国医者先行”、知行大赛、“健康达人”等活动。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我国人均寿命

根据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显示:依据《200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2年的77.93岁提高到203年的78.2岁,这一增长体现了中国在医疗卫生、营养膳食、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和改善。 人均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健康水平和整体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其次人均寿命的提高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现,但也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出现,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医疗保健体系建设、提高公众健康素养、优化养老服务等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确保人民享有更高质量的生活。

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增长到

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增长到78.2岁。

2022年7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

平均预期寿命是在一定的年龄别死亡率水平下,平均还能继续生存的年数,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的一个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高低。

所以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人类寿命的长短有着很大的差别。同时,由于体质、遗传因素、生活条件等个人差异,也使每个人的寿命长短相差悬殊。

人均预期寿命的算法:

对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进行追踪调查,分别记下他们在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直至最后一个人的寿命结束,然后根据这一批人活到各种不同年龄的人数来计算人口的平均寿命,用这批人的平均寿命来假设一代人的平均寿命即为平均预期寿命。

由于事实上要跟踪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的整个完整的生命过程有很大的困难,在实际计算时,往往可以利用同一年各年龄人口的死亡率水平,来代替同一代人在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水平,然后计算出各年龄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数,由此推算出这一年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百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相关标签: 生命无小事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再次提升!

本文地址:https://www.rixiy.com/article/9218d9ca3b6842f88877.html

上一篇:怀旧之旅广播体操70岁啦70年代音乐串烧勾起...
下一篇:探索心内科了解常见心脏介入治疗技术...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s://www.rixiy.com/" target="_blank">日夕导航</a>